印度保密审查相关规定及处罚措施

2025-10-17

  文/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杨胜姣

 

  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保密审查制度,要求发明人对于在本国完成的发明创造事先获得向外申请专利的批准。

  目前各个国家的专利保密审查制度基本都是以国家安全、国防或公共安全原因为主,不过每个国家的申请限制不尽相同。有些国家从客体上作出要求,比如中国、美国、俄罗斯专利法中要求在该国内作出的发明,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申请专利之前进行保密审查;有些国家对主体作出要求,比如印度、英国、韩国要求本国居民提交专利申请前要进行保密审查;还有国家仅对包含国家秘密的申请作出限制,比如德国;还有国家从客体和主体同时作出要求,比如西班牙专利法中要求在该国内作出的发明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申请专利之前进行保密审查以及本国居民提交专利申请前也要进行保密审查。

  本文将围绕印度保密审查的相关规定以及违反保密审查的处罚进行介绍。

 

  1、相关法条

  根据印度《专利法》第35条的规定:关于涉及国防目的的发明的保密指示。

  (1)对于在本法生效前或生效后提出的专利申请,若专利局局长认为该发明属于中央政府通知其具有国防相关性的类别,或在其他情况下该发明显然具有国防相关性,专利局局长可下达指示,禁止或限制该发明的披露。

  (2)专利局局长作出第(1)款所述指示时,应将申请事项及指示通知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在收到通知后,应审议该发明公开是否损害印度国防利益;若经审议认为公开不会造成损害,应将此决定通知专利局局长,局长随即撤销相关指示并通知申请人。

  (3)在不影响第(1)款规定的前提下,若中央政府认为某项发明(该发明未依据第(1)款获得主管人员的任何指示)具有国防相关性,可在专利授予前任何时间就此通知专利局局长,届时第(1)款规定应适用,视该发明为中央政府所通知类别之一,专利局局长应据此将所作指示通知中央政府。

  根据印度《专利法》第39条的规定:居民未经事先许可不得在印度境外申请专利。

  (1)任何印度居民,除非依据由专利局局长或其授权代表按规定方式核发之书面许可,否则不得在印度境外为发明专利提出申请,除非:

  (a)针对同一发明的专利申请已在印度提交,且该申请时间早于境外申请时间六周;且

  (b)印度境内申请未依据第35条第(1)款收到任何指示,或所有相关指示均已撤销。

  (2)专利局局长应在规定期限内处理此类申请:

  但凡涉及国防或原子能领域的发明,专利局局长须经中央政府事先同意方可批准许可。

  (3)本条不适用于由境外居民首先在印度境外国家提交保护申请的发明。

  根据印度《专利法》第40条的规定:违反第35条或第39条的责任——在不影响第20条规定的前提下,若任何人在专利申请过程中违反专利局局长依据第35条作出的保密指示,或违反第39条在印度境外提出或促使提出专利申请,则该专利申请应视为已放弃,且已授予的专利(如有)可依据第64条予以撤销。

 

  2、关于提交境外申请许可的注意事项

  根据印度《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1条的规定:

  (1)申请在印度境外提交专利申请的许可请求,应采用表格25提交。

  (2)专利局局长应自收到该请求之日起二十一日内处理根据第(1)款提出的请求:但涉及国防或原子能的发明,二十一日期限自收到中央政府同意之日起计算。

 

  3、处罚

  根据印度《专利法》第118条的规定:违反有关特定发明的保密规定。任何人未遵守根据第35条作出的指示(或违反第39条规定申请授予专利),可处以最长可达两年的监禁或罚款,或两者并处。

 

  4、在印度知识产权局官网的FAQ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56.在印度境外提交专利申请是否必须事先获得专利局的许可?

  是的,印度居民在印度境外提交专利申请时必须事先获得专利局的许可。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无需事先获得专利局许可即可在印度境外提交专利申请:

  (a)申请人非印度居民;

  (b)若申请人系印度居民且已在印度首次提交专利申请,则自该申请提交之日起六周后,就同一发明在印度境外提交申请,且该申请未依据《专利法》第35条被要求保密;

  (c)若该发明由印度境外居民在印度境外国家首次提交保护申请。

  57.在何种情形下需事先获得专利局许可?

  根据1970年《专利法》第39条规定,印度居民在下列情形下需事先获得许可方可在境外申请专利:

  (a)申请人或发明人为印度居民;

  (b)申请人无意在境外申请前于印度提交专利申请;

  (c)若申请人系印度居民,且已在印度提交专利申请,且自该日起六周期限尚未届满。

  需注意:若发明涉及国防或原子能领域,未经中央政府同意不得授予许可。

  请注意,在印度《专利法》以及FAQ中,关于违反保密审查规定的处罚,仅指出了“可处以最长可达两年的监禁或罚款,或两者并处”,但并未明确说明罚金的具体金额。

  

 

 

此篇文章由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关键词